苏珂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破趣阁poqug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姜风来两城没多久,手上的业务很快就熟练了,且不说他自小是在兵营里泡大的,组建戍卫军那是得心应手,甚至让他觉得姜元若其实挺懂他,真正做到物尽其用。
姜元若很信任他,基本是放权,镇守戍边条令改制到他这一层面为止,城主都无权干涉。且一应兵备资费,不用跟两城伸手,而是从元若郡府直辖分拨。但是这一点,又让姜风感慨万千。
重明境是富有的,姜元若也是富有的,不承认都不行,将士们一年四季吃的穿的,枪矛戟剑各种兵器应有尽有,每个月领到的俸补,都比在墨待遇要好,难怪前来投军效命的人乌泱泱的,而且有不少是东戎来的,还自发形成了同乡会等这样那样的圈子。只同族同境认亲互相帮衬的事情本身在移民为主的重明境是常态,便是眼光放远一些看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不动摇军心,姜风便不干预。
到后来投兵的人数超出姜风的预料,有些是冲着他东戎战□□头来的,也有些是冲着他三郡马的身份来的,只要有钱养兵,姜风来者不拒。横竖干什么不重要,只要入了老姜家的地界,活下来这件事情都不用忧心了。
姜风手握大权但亲自坐镇招兵买马,唯一不满的就是兵士良莠不齐,因为大多数都是这两年到处乱窜最后纳入九宁九安的流民,什么出身都有,要练出纪律严明,忠诚勇猛的镇守兵,非三日之功。
他也不着急,日子还长着呢。招进来的刺儿头,无视兵纪挑唆闹事的,从一开始砍了一溜儿,把脑袋挑在营前的旗杆上示众之后,散沙凝固,规矩鼎成。
姜元若基本不干涉他,只砍头这事儿以极快的速度传到了姜元若的耳朵里。姜元若便遣使送信问了几句。大概意思说不适合的士兵开除就好,何必要人性命。姜风回信时说话相当直接:殿下果真菩萨心肠,光是这帮被砍头的流民背调出来的经历都够他们死好几回,我这也算仁义,最起码给了个痛快。墨人为什么能打仗,因为我们以前都这样训练出来的,不严苛点,窝里反了第一个祭旗的就是你。
姜元若便什么也不说了。如今兵制逐渐完善,镇守使声望颇高,于是主动召回她派去协助姜风的吏官,一应兵职由镇守使自主选任。也依照之前的承诺,付给他很丰厚的薪俸,比起从前在墨国当世子那会儿,待遇好多了。
姜风起初没觉得什么,后来越想越不对劲。夫妻两个书信往来,为什么就是上下级那种处理公务的关系,也不问个好啥的?
好诡异。
两城的文政官他也得打交道,这些人祖上推两代统统都是移民,说着带有老家地域特色的官话,在公事场合上会面,称呼他为姜风大人,办完公事私下里再聊两句,喊一声郡马大人,让姜风很割裂。
这也就罢了,文政官们多数女流,貌似和姜元若很亲近,仿佛都是和郡主吃过饭说过话还会一起游园听戏的关系,但事实上姜元若只钦点了两城最高层的官职,其他人面都没见过,有少部分是郡府少使按照姜元若的意思办的,更多数是城主上任之后,她们自己组的班子,体系完整,井井有条。
天高郡主远,两城的那些官员们见不到姜元若,就各种关心郡府的生活,和镇守使因为公务往来,交流时在闲暇的空档难免带点私人问题:郡马大人最近见到三殿下了吗?她老人家最近怎么样啊?她什么时候来两城视察呢?话说也该到述职的时节了吧?啊你说什么,没见面?哎哟怎么能不见面呢?………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